本帖最后由 乌江时空 于 2014-10-15 09:44 编辑
2014年10月13日,珍贵的灰头麦鸡光临突然余庆观光园区,说明余庆的生态环境在改变。 灰头麦鸡(学名:Microsarcops cinreus)全长约35cm。 夏羽上体棕褐色,头颈部灰色,眼周及眼先黄色。两翼翼尖黑色,内侧飞羽白色。尾白色,具一阔的黑色端斑。喉及上胸部灰色,胸部具黑色宽带,下腹及腹部白色。冬羽似夏羽,但头及胸带褐色。活动于近水的开阔地带,以蚯蚓、昆虫、螺类等为食。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,中南半岛,太平洋诸岛屿。中国繁殖于东北地区以及江苏、福建一带,越冬于广东和云南等地。
灰头麦鸡-外形描述描述:体大(35厘米)的亮丽黑、白及灰色麦鸡。头及胸灰色;上背及背褐色;翼尖、胸带及尾部横斑黑色,翼后余部、腰、尾及腹部白色。亚成鸟似成鸟但褐色较浓而无黑色胸带。 详细见: →灰头麦鸡百科
虹膜—褐色;嘴—黄色,端黑;脚—黄色。
灰头麦鸡-叫声叫声:告警时叫声为响而哀的chee-it, chee-it声,飞行时作尖声的kik。 灰头麦鸡-地理分布分布范围:繁殖于中国东北及日本;冬季南迁至印度东北部、东南亚,少量个体到菲律宾。
分布状况:全球性近危(Collar et al., 1994)。繁殖于东北各省至江苏和福建;迁徙经华东及华中,越冬于云南及广东,偶见于台湾。通常不常见。
灰头麦鸡-生活习性习性:栖于近水的开阔地带、河滩、稻田及沼泽。
|